【全球自行車城市大會在台北開幕 創歐洲以外主辦城市最多參與人數】
今(2016/02/27)日全球自行車城市大會開幕,代表市府以永續發展綠色城市為題進行開幕演講,特別感謝【歐洲自行車聯盟】選定台北市舉行本次大會,成為亞洲第一個主辦城市,而報名參與人數達一千人,創下歐洲以外城市之冠,顯現台北市的豐沛城市生活環境吸引許多國際友人的喜愛。歐洲自行車聯盟主席Mr. Manfred Neun及巨大集團董事長劉金標陸續發表演講,最後綜合座談結束開幕式。隨後一行人前往會場一樓參觀自行車設計展,了解目前各先進城市自行車系統的發展情形。
台北市的城市發展已逐漸朝向大眾運輸為導向(TOD)的空間結構,現有捷運路網計有 5線、117站、131.1營運公里、每日平均載客214萬人次,除棋盤式路網的公車系統外,並以公共自行車(Youbike)扮演大眾運輸最後一哩的服務,提供市民從家裡到捷運站、公車站的服務,甚至於離開捷運站或公車站,仍可使用U-bike通勤、通學、購物。全市目前已建置222站、7264輛車,每日每車週轉率8次,預計2018年將達到400站,估計市民每走5分鐘即有公共自行車租賃站。
台北在此空間結構下,加上現今智慧科技應用的發展,全球先進城市已產生新的城市發展理念,轉變過去20 世紀以【功能】為主,改以【移動】(mobility)為主,亦即提升市民的移動性成為城市發展的議題,台北市提出2050願景計畫,打造更宜居的城市,其中以人本交通思維,構建東區門戶計畫及西區門戶計畫,台北火車站每日50萬人次的進出量,今(2016)年底高鐵將由台北火車站通往南港火車站,將造就城際間的移動性。以春節期間拆除忠孝橋引橋為例,過去強調為滿足汽車使用交通功能取向,而建造的引橋,在鐵路地下化之後引退,使得長期被高架橋嵌夾的清代台北城門之【北門】得以風華再現,該區是交通最繁忙的地區,市府全力以140多個小時完成引橋拆除,接續市府以人為本、以車就人的核心區域交通規劃,強調市民的移動性,博得全場的掌聲認同。
劉金標董事長以其與台北市政府合作建置公共自行車系統(U-bike)經驗發表,以他今83歲高齡,曾挑戰2次騎自行車環台,像傳教士一般推廣自行車文化,期將台灣打造為自行車騎乘的聖地,他認為高品質的公共自行車及提供24小時的服務,讓市民使用便利,就會吸引更多使用者,市民騎乘會微笑,故其稱U-bike為微笑公車,這是U-bike成功的關鍵因素。進一步,他說U-bike是政府與民間合作成功範例,更是其此生做過最有意義的事情,他也特別宣布U-bike的經驗將輸出至國際城市。
臺北市正朝向綠色的城市發展,設定目標在2020年達到綠運輸70%、低污染公車100%、無縫運輸服務及交通事故成長減3%的目標,以打造一個安全、便利的永續城市。柯文哲市長說,一個偉大的城市來的前進自於每一位基層同仁的奮鬥。全球自行車城市大會活動至3月1日止,感謝市府交通局同仁的辛勞籌辦。